4188云顶集团|(中国)-SouGou百科

联系电话
159-0431-3188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保护环境角度看,“限塑”到“禁塑”,污染治理如何走出疲态!

2021-01-21 10:36:50

  其实说导保护来说,我们越来越关注不可降解的垃圾处理了,因为不可降解的垃圾对我们的环境危害是比较大的。那么“限塑”到“禁塑”,污染治理如何走出疲态!具体的一起和长春环境检测小编了解一下吧!

  从“限塑”到“禁塑”,应对塑料污染的管理措施将进一步升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确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污染治理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通知》再次明确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还要求加强对商品零售场所、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等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的监督管理。

  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目共睹。由于长期难以分解,塑料不仅污染土壤、水体,还会以微粒形式进入动物体内,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限制塑料制品成为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2008年6月1日起,我国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条被称为“限塑令”的规定被认为是减少塑料污染的一大步。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的使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反弹,社会对限塑政策的执行也出现了疲态。而且,随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外卖服务日益普及,国内从源头治理塑料污染面临新的挑战。

  发改委发布的《通知》,是对“限塑令”的加码升级,尤其是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政策,将其称为“禁塑令”也不为过。应当认为,围绕《通知》实施的强力措施,将遏制当前塑料制品卷土重来的不利局面,让相关产业和消费者重新回到减少塑料使用的正确轨道。

  尽管全社会公认塑料制品有众多弊端,但由于产业惯性和公众使用习惯的养成,“禁塑”很难毕其功于一役。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政策制定层面分阶段、分步骤地限制塑料使用,也要在产业上游和公众习惯的下游上下功夫。

  在强力“禁塑”措施的影响下,塑料制品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那些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经营方向。比如,将生产重点转向可降解材料。目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还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其生产规模较小、社会认同率低有关。只有全产业形成了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

  此外,外卖、快递等行业对包装提出了较高需求,消费者对有偿塑料袋的价格敏感度也有所下降。即便在超市购物,几毛钱以至于一两元钱的塑料袋收费,根本阻挡不了现在的消费者。改变公众使用塑料袋的习惯,根本上还是要普及环保意识,让自觉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成为一种公民责任。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要求外卖、酒店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就体现了对公民环保责任的引导,展示了环境治理的新气象。

  现阶段,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普通人而言多少会增加点麻烦。这可能是生活习惯上的,比如购买少量物品不需要额外的塑料包装,去超市购物携带重复使用的拎袋等;也可能是生活成本上,比如改用可循环利用的纸质包装会增加消费支出。须理解的是,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践行环保理念、维护生态环境确实是需要成本的。不过,面对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与此同时,任何环保措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让“禁塑”措施落到实处,离不开其他措施的配合。例如,落实垃圾分类也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只要塑料得到集中处理,而不是流入自然环境,其危害就是可控的。塑料制品依然存在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近期看,塑料不可能完全退出日常使用。因此,分情况地对待塑料制品,消除不必要的塑料使用,才是务实的环保理念。

  以上就是长春环境检测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限塑”到“禁塑”,污染治理如何走出疲态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限塑”到“禁塑”是需要所有社会人士参与的,因为只有全员的参加,那么这个“禁塑”才会执行的更好,同时环境才会变得更好,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


Copyright 2017 by Forestry Financing Trust All Right Reserved. 吉ICP备17008806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