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16:18:35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需要很多所有人和所有企业一起努力的,这样咱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同时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科技的应用,这样咱们的生态环境才会发展的更好,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有哪些呢?一起和长春应急预案小编了解一下吧!
健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约4万家环保企业,潜在的服务对象有近4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覆盖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将在未来几年创造超过4万亿元的环保产业投资需求。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十分有必要建设一个权威高效的技术服务平台,促进技术供需双方有效见面,实现精准匹配,从而让技术供需双方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也亟需建立一套政-产-学-研-用协作工作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于污染防治攻坚战,覆盖科研项目立项、产出、成果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各环节。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总体原则,强化政府、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联动,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规模验证、工程设计到标准化产品或工艺的系统的、上下游有机衔接的“科研—成果—应用”协作机制,从而真正实现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落地的良性互动。
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评价方法体系
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首先必须明确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科技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目前评价科技成果的作用主要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两个指标,现有文献及论述经常把二者混淆,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的前提和纽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其基本含义是扣除了资本和劳动后的科技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而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定义,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指成功实现产业化或商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数占统计周期内科技成果总数的比例,大多是采用科技领域专利交易数据估算出的知识产权交易率来反映成果转化率。而国际上多是基于成果商业化潜力和转化应用实际经济社会效益开展的价值导向评估。因为专利并不能完全代表技术成果,同时发明专利的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中试结束后,要打开市场也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国外多以“技术转移”这一概念来替代科技成果转化来描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
我国在衡量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贡献率时,也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重视采用价值导向、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评价指标,及时跟踪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新趋势,结合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作用的有关情况,构建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为相关生态环境科技管理和重大决策提供测算依据。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导向作用
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近期目标主要是建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落地见效;长期目标则是推动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产品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必须从成果转化的目标出发,在体制机制上做出调整,创新性地构建适用于生态环境科技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一是要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质量,加强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机对接,要紧扣污染防治攻坚战实际需求,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机制。二是要根据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评估、技术二次开发、技术交易和产业孵化的全链条的特点,按照“宜企则企、宜事则事”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创新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其中,技术评估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尽快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政策,通过开展科学化的技术评估,规范成果转化市场秩序;技术二次开发、技术交易和产业孵化等属于市场化竞争行为,应弱化行政干预,鼓励社会主体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参与。
推动各行业领域技术成果交叉融合
环境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产出过程必定是一个多学科、多行业协同攻关过程,而多学科融合产生的新问题也正是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客观需要,需要保持开放态度,内外联动,促进相关行业科技成果吸收融合。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特定时期,各种污染排放仍然处于高位,生态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现阶段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我国环境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更要充分利用其他材料、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筛选和开发适合于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果并促进其转化,从而形成各领域技术人才及成果有效服务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局面。
以上就是长春应急预案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健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评价方法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导向作用he 推动各行业领域技术成果交叉融合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调整和改善的。
Copyright 2017 by Forestry Financing Trust All Right Reserved. 吉ICP备17008806号-1